未来极端高温风险显著增加,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高温事件的频发与威胁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2023年全球和区域气候趋势评估报告》,对过去一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预测了未来可能面临的极端天气事件,根据这份报告,未来数年内,极端高温的风险正在显著上升,这不仅对中国本身构成威胁,也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一、极端高温现象频发
自2022年以来,全球各地经历了多次异常高温事件,包括欧洲的热浪、美国西部的干旱以及非洲部分地区遭遇的严重热浪,这些极端高温不仅导致作物减产、森林火灾频发,还引发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如中暑、心脏病发作等,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医疗资源匮乏,高温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
二、全球平均温度升高等气候变化因素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几十年里持续上升,这是由多种气候变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温室气体排放是主要驱动因素之一,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攀升,使得地球表面温度进一步升高,人类活动产生的氮氧化物和黑碳等污染物也在加剧局部地区的热岛效应,进一步增加了极端高温发生的概率。
三、极端高温对农业的影响
极端高温直接威胁到农作物生长周期,影响粮食产量,高热使植物光合作用效率下降,降低产量;高温还会加速病虫害的发生,加大农业生产成本,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的高温趋势将导致全球粮食产量普遍减少,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受影响尤为明显。
四、经济与社会影响
极端高温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对全球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层面,高温灾害可能导致重大经济损失,农业保险赔付金额大幅增长,企业停工损失巨大,高温加剧了电力需求,引发能源供应紧张,推高电价,高温还可能引发社会冲突和不稳定,尤其是在资源分布不均的发展中国家。
五、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面对日益严峻的极端高温挑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是加强国际合作,共享气候信息和技术,通过联合研究和项目实施提高应对能力,二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三是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预警预报准确率,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四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应对突发健康事件的能力。
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2023年全球和区域气候趋势评估报告》提醒我们,极端高温风险已经上升至新的高度,需要全球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减轻其影响,确保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与技术创新,我们可以为创造更加安全、健康的气候环境做出贡献。